独弦琴,这一根弦的乐器,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它不仅是京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独弦琴起源于殷商时期,在宫廷贵族之间流行。到了唐代,《新唐书》中已有对“独弦匏琴”的详细记载。千百年来,独弦琴在北部湾畔传承不息,成为京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独弦琴,顾名思义,只有一根琴弦。然而,正是这根琴弦,通过独特的演奏手法,可以在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演奏出多样的旋律。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使得独弦琴的音色悠扬婉转,与京族民歌音调多有相似,因此在为京族民歌伴奏时,琴声歌声交融,如波逐浪涌,浑然一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独弦琴,东兴京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独弦琴展演、体验活动,并开设独弦琴公益培训班。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霞等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表演、教学,让独弦琴这一传统艺术得以传承。
在新时代,独弦琴的传承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例如,广西青年独弦琴传承人唐佳葭,尝试将独弦琴演绎焕新,用京族独弦琴演奏流行乐曲,引发年轻人关注中国传统民乐。
2011年,京族独弦琴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独弦琴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传承者们的鼓励。
独弦琴不仅在国内传承发展,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上,独弦琴独奏《母亲的摇篮曲》等作品,展现了越南文化风情,也让世界感受到了独弦琴的魅力。
独弦琴,一根弦的传承与魅力,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新时代,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让独弦琴的悠扬之音,传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