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游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新规明确了游戏厂商的防沉迷责任,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登录保护、充值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二、防沉迷措施
1. 时间管理:根据“830新规”,未成年人每日游戏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每周游戏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还要求游戏厂商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期间,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2. 权限管理:游戏厂商需对未成年人的账号进行实名认证,并设置相应的权限。例如,限制未成年人的充值额度、消费额度等。
3. 消费管理:游戏厂商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充值提醒,并在充值过程中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进行充值。
4. 监管技术:游戏厂商需利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三、防沉迷效果
自“830新规”实施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显示,我国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热度明显减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家长责任
1. 了解孩子: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游戏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2. 设定规则:家长可制定家庭游戏规则,限制孩子游戏时间和消费额度,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3. 陪伴孩子:家长应多陪伴孩子,与他们共同度过快乐时光,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4. 教育引导: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沉迷。
五、未来展望
游戏防沉迷工作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防沉迷工作,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